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看燕赵大地生态巨变——记河北绿色发展中的气象力量

发布时间:2021-09-28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号:【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绿色发展,久久为功。

夏末秋初,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一言一行中饱含了对绿色发展的关切、对生态向好的期望,勉励大家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曾经,三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在茫茫荒原中育出百万亩林海苍翠。如今,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正滋养着燕赵大地。

空气质量改善、湿地面积扩大、森林覆盖率提高……点滴变化印证了绿色发展的意义,也铭记了气象工作者服务保障河北铸就“绿色长城”的铿锵步伐。


荒山变青山——塞罕坝精神在延续

初秋的塞罕坝,山峦起伏,林松青翠。很难想象,上世纪50年代这里风沙肆虐、环境恶化,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塞罕坝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被赋予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定位,肩负着构建生态屏障、阻挡风沙、涵养水源的重任。

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不仅创造了从茫茫荒漠到绿色屏障的生态修复奇迹,且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让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亿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的生动发展实践,让承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能产生上百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但该区域气候环境特殊,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承德市气象局局长王建恒表示,服务保障绿色发展,气象部门始终发挥着趋利避害的双重作用。

“几十年来,林场气象站的观测设备是我们看护林场的‘眼睛’。”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说。

河北省气象局和承德市政府联合推进的塞罕坝生态保障项目将使这“慧眼”更加明亮。该项目从2018年启动,旨在构建坝上生态综合观测网,实现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生态、环境、气候等多要素的实时、动态、综合监测。

“随着项目落地见效,这里的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将显著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得以增强,能更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森林资源与生物廊道资源。”王建恒说。

河北省气象部门在生态气象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多场景应用中,已尝试更多跨领域的深度合作。

2019年,河北省气象局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签订协议,在北京大学生态与环境观测系统-塞罕坝实验站开展项目研究,将林草生态、森林防火等领域科研推向深入。

“‘十四五’时期,河北省气象局将与承德市政府合作,围绕建设承德生态气象科技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凝部门之力,探索可移植、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模式。”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王世恩表示。

图为河北承德坝上高原风景。马洵 摄影


青山变金山——绿色经济在振飞

“防火责任重于泰山。”在承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叮嘱。

群山簇拥、松林环抱,站在承德兴隆县雾灵山上向远处眺望,京畿地区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尽收眼底。

“每年10月1日至来年6月1日的防火关键期,雾灵山全境封山。”兴隆县气象局局长苗成凯介绍,冬春两季降水偏少,森林防火成为重中之重,然而封山并不能根除火灾隐患,还需要人工增雨来降低这一风险。

放眼河北,守护这片山林的不仅仅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还有一双双悬于万里高空的“千里眼”——卫星遥感监测。它们就像全天候运转的“侦察机”,捕捉火险热源,通过京津冀森林草原热点遥感监测系统,第一时间进行灾害判识、结果发送,以最快的速度拉紧应对火险的部门联动“响应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森林既是重要的经济资产,也是品质极佳的环境资产。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森林碳汇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份气象守护意义非凡。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森林覆盖率从31%提高到35%,全省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73%,湿地保有量1413万亩,碳汇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经济基本盘,河北省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在河北碳达峰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在太行山、燕山一带,利用多源卫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持续开展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评估;在雄安新区,开展城市生态气象数值模拟,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提供优化方案;在白洋淀湿地和渤海湾森林,生态气象观测站网逐步完善,一系列生态气象指标评估产品正在酝酿,为生态环境建设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5月21日,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正式下闸,进入蓄水发电阶段。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超级充电宝”的电站有上下两个水库,落差达425米。当处在用电低谷时,通过电力能够将水从下水库抽至上水库,继而储存电能;而在用电高峰期,能够通过放水实现发电。这已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绿色能源重点工程。

可喜的是,“超级充电宝”已成为破解“弃风、弃光”困局、解决清洁能源消纳的关键。该电站连通国电投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的多余电量以水能方式进行存储,让清洁能源生产存储形成闭环。

“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环环相扣,需要我们将光功率预测、水库入库水量预测预报及输电线路山火监测等结合起来,做一揽子打包服务。”丰宁县气象局刘宏坤介绍。如今,气象部门布设的光功率预测系统,可预报太阳能并网电站未来168小时的负荷时间曲线,水库面雨量数值预报也为水库蓄水、防洪调度提供更精细化参考。至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了多重保障。

在河北,一系列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正稳步推进,风能太阳能预报服务和资源精细化评估、重大发电基础设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多项服务产品不断完善,为燕赵大地绿色发展持续贡献气象智慧。

图为承德市气象部门2020年7月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制作的塞罕坝植被覆盖图。河北省气象局供图


科技换蓝天——精准治污战场号角嘹亮

作为空气污染重灾区、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今年上半年,河北交出一份绿意满满的生态答卷——1月至6月,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5,为2013年以来历年同期最好水平。

回望河北近年来多项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无不贯穿“精准治污,科学治霾”的发展理念。细究其中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离不开基于气象条件的减排策略研究。

时间回到2014年4月,河北省气象部门成立省环境气象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重污染监测预警和减排效果评估的省级气象机构,正式书写气象部门参与全省精准科学治污行动的新篇章。

成立之初,省环境气象中心就明确“高校+公司+自主研发”的建设模式,组织开展大气污染遥感联合监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排放源反演技术,有效找出污染气体排放源,识别排放源位置。

随着全省范围内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站网的铺开,河北省气象部门实现了边界层温、湿、风及气溶胶等空间连续监测和融合分析,并在国内率先建立精细到区县级的智能化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和业务。更多诸如格点化静稳指数、大气环境容量等环境气象参数产品,以及空气质量预报系统、污染源清单逐月动态反演系统等一系列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亦不断涌现。

那么,如何让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落地有声?答案是向需求侧靠拢。

多年来,河北省气象局和省生态环境厅展开密切合作,联手推进省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研究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及传输规律,提高环境气象预警的前瞻性和准确率。多项合作成果运用在指导全省企业调整生产计划、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中,最大程度减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如今,气象和生态环境两部门合作不断深入,每日联合开展会商,联合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生态环境部门的重污染天气新闻发布会中,也有气象专家的身影。

2017年9月,“河北环境气象职工创新工作室”揭牌,通过这个全省气象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环境气象科研成果向地市级延伸的步伐进入快车道。

秦皇岛市气象局就是受益方之一。“得到创新工作室的技术支持,我们为每一类污染物,如PM2.5、PM10等,分别建立专属的影响气象要素预报模型。”秦皇岛市气象局副局长张友杰介绍,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扩散特性,结合不同的气象条件,提出有针对性的减排防控措施。

“污染物来源很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不能搞‘一刀切’。”秦皇岛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主任康瑾瑜说,气象部门精准的管控建议,让我们的工作有的放矢。

从万里高空俯瞰,河北内环京津、外绕渤海。守卫燕赵蓝天净土,不仅是保护家园,更是拱卫京畿重任的担当。

塞罕坝的成功证明,生态脆弱退化地区只要科学定位、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得到修复重建,让荒山变青山。而坚持绿色发展,提升森林生态功能质量,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让青山变金山。如今,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湖海更美的精准治污、绿色发展蓝图已绘就,河北省气象部门将以实际行动持续服务保障燕赵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王若嘉 李丹 谢盼 张娟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