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天,赛区气象预报服务团队——整装待发 一起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2-01-10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号:【


冬奥组委主运行中心(MOC)首席预报员何娜——

对实战充满信心和期待

冬奥气象服务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员平均年龄37岁。从2017年至今,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我们都会参加赛场天气的冬季预报训练,按照赛时对气象预报的需求,模拟制作发布预报产品。

通过冬训,我们不但逐渐摸清了北京赛区各场馆气象要素变化的规律,对客观产品、模式性能也有了深入了解。从对赛场情况的一无所知,到不断总结经验,再到接受实战的检验,一步一步走来,我们见证了自身的进步。几年下来,“百米级、分钟级”预报产品越来越深入地应用于服务,预报准确率也不断提升,冬奥科技成果逐渐变成预报员手中的“魔杖”;通过赛场冬训、出国培训、英语培训、赛事观摩等,团队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六年的集训、磨炼、测试和储备以及“相约北京”测试赛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让大家对真正的实战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接下来30天里,我们会继续总结积累相关经验,持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创造”的精神,用饱满的热情迎接北京冬奥 会和冬残奥会这两场真正的大考!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首席预报员马学峰——

不放过每一次天气过程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气象梦交织冬奥梦。在这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在向冬奥会赛时服务发起冲锋的关键时刻,延庆赛区气象服务组全体队员满怀期待,铆足干劲。

延庆气象服务组共有4个团队,面向竞赛团队、场馆群指挥中心、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等多个需求方,承担了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的预报服务、设备维护抢修,以及赛区与外围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城市运行保障等多项工作。

海陀山地区地形复杂,预报团队从2017年起,每年冬天驻扎延庆,到海陀山开展实地训练。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复杂地形下的预报经验,为保障冬奥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探测运维团队从2014年开始,克服前期没水没电、没网没路的困难,冒着大风、严寒和酷暑,在海陀山完成了自动气象站和天气雷达的建设。六年来,延庆赛区气象服务团队从未因困难而动摇必胜的信念,从未因疫情的冲击而停止奋斗的脚步,全力保障海陀山冬奥工程的顺利完工、核心区的平稳度汛、造雪制冰等工作,尤其是在系列测试赛中,气象服务也经受住了检验。

我们将再接再厉、戒骄戒躁、精益求精,每一刻都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每一个气象要素都不放过,确保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首席预报员李宗涛——

努力降低气象灾害对赛事的影响

如果说张家口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应用、气象观测设备星罗棋布意味着冬奥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就绪,“分钟级、百米级”预报产品的陆续发布意味着“科技冬奥”项目的完成,多维度冬奥预报业务平台、雪务专项系列系统的定版运行意味着冬奥气象信息化建设的竣工,那么随着冬奥外方专家的进场,国家队结束奥运积分争夺回国训练,真正冬奥服务的大幕才徐徐拉开。

六年来,张家口赛区气象预报服务团队不畏严寒深入赛场,开展各类观测试验,建立了张家口赛区冬奥高影响天气个例库,构建了“夜间增温”“冷湖效应”及“山地降雪”的物理概念模型。六年来,团队“边研究、边应用、边改进”预报方法,其中基于机器学习、卡尔曼滤波、动态偏差订正等赛场气象要素客观预报方法在完成研究的同时不断更新,已在测试活动等多项赛事中得到检验和应用。六年来,团队深度融入赛事,先后保障了国际雪联世界杯、洲际杯以及“相约北京”冬奥测试活动,为中国雪上项目国家队提供气象服务材料200余期,为国家队训练日程制定提供了支撑。

经过六年的淬炼,团队已整装待发,准备接受检验!我们将全力以赴,借助最精密的观测,以最精准的预报、最精细的服务,将气象灾害风险对赛事的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