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河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气象工作者这样作答——

发布时间:2023-05-23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号:【

河北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事,气象工作者这样作答——

牢记嘱托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期间,先后来到雄安新区、沧州、石家庄等地。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一直是气象工作的发力点。近年来,河北省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奋力谱写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蓝绿雄安 领航“未来之城”建设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5月的雄安阳光和煦、树木苍翠、清波荡漾,一幅蓝绿交织、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雄安,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的重托。

6年多来,雄安气象部门着力打造“全国智慧气象示范区、绿色生态气象保障先行区、气象科技创新引领区”,在“未来之城”建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统筹谋划,扎实推进。白洋淀地处雄安新区核心位置,在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河北平原乃至京津地区气候、补充地下水源、调蓄洪水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以前,雄安新区范围内白洋淀流域一直存在监测系统不完备、标准不统一、多头管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白洋淀修复和保护。

白洋淀生态水文气象监测站设备。河北省气象局供图

2022年,气象部门主动作为,促成公共服务局、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合共建28套白洋淀生态水文气象监测站,填补了流域监测空白,首次实现多部门、多要素、多类型综合信息化系统的统一谋划、建设、管理。

“今年,雄安新区气象局利用白洋淀生态水文气象站监测数据,接入上游气象站网信息,开展白洋淀生态质量气象多指标监测评估,联合生态环境局上报了白洋淀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报告,获新区管委会领导肯定。”雄安新区气象局负责白洋淀生态水文气象监测项目的王迎迎说。

在多部门的努力下,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从劣五类大幅提升至三类标准,野生鸟类已达252种。下一步,雄安新区气象局将以“白洋淀生态气象监测与水资源保护气象服务系统”项目建设为依托,为白洋淀生态水资源监测和保护提供更精细的服务。

此外,气象部门还在雄安设立我国第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雄安国家气候观象台,聚焦地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高速城市化对天气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展开研究,并按照智慧气象“一脑三网”(气象大脑、气象观测基准网、气象感知泛在网、气象物联网)建设规划,完成气象大脑一期业务系统的建设部署,硬件环境接入“雄安云”,并搭建了气象物联网专网,实现对气象信息的实时处理、多维重构和智能分析。


旱碱麦丰收 气象部门全程守护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等情况。

5月13日,在黄骅市旧城镇郭庄村坤鹏种植合作社旱碱麦项目种植示范基地,新型农业植保车正在做开赴田间开展机械化“一喷三防”作业前的最后调试。

5月8日,黄骅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旱碱麦田查看小麦灌浆。陈红摄影

普通小麦很难在旱碱地生长,而旱碱麦是抗干旱耐盐碱的小麦品种,一般从头一年的10月份播种到来年6月份收获,生长期长达9个月。

黄骅市气象局通过与市农业农村、植保等部门建立系统、规范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服务体系,共享预警平台,进一步确保预警信息到户、防御措施到田,积极指导农民不误农时开展小麦管理作业。2020年,黄骅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和植保站共建“智慧气象·农技云平台”,通过气象信息、冬枣气象服务、旱碱麦气象服务等三个板块,实时更新农气数据,服务农业生产。

自4月上旬以来,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大风天气较多,气象条件利于条锈病传播侵染;从4月下旬开始,多阴雨天气、气温持续偏低,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结合今年气候特点,沧州市气象局利用格点天气预报数据,基于冬小麦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风险等级预报,联合植保植检站发布条锈病、赤霉病气象风险预警,提醒种植户加强监测、及时防治。

目前,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量约13.26万吨,气象部门在常郭等乡镇建设旱碱麦试验田小气候站,重点关注强降温、干旱、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守护粮食安全。


构筑防雷屏障 推动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素有“华北药都”之称,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855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走进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企业生产马力全开。项目快速建设的背后,离不开防雷保障。

河北省气象部门通过建立防雷安全多部门联动机制、推动防雷减灾信息化建设、强化防雷安全综合服务等措施,加强对园区企业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严格落实企业防雷安全责任制,减少雷电灾害损失。

近年来,河北省气象部门还通过研发相关平台,实现智能化监管。2022年10月,省气象行政服务中心研发“雷电防护装置在线监测”项目,选取20个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作为试点,安装60套雷电防护装置在线监测设备,对雷电防护装置工作状态进行远程24小时实时在线监测,实现重点单位雷电防护装置动态化、智能化监管。

从2019年起,河北省气象部门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项目,完善由三维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等77套设备组成的雷电监测网,持续优化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开展针对危化企业的雷电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雷灾调查等综合性服务。

同时,河北省还全面梳理主要行业雷电灾害风险,在全国率先制定《河北省雷电灾害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指南》,同时印发《河北省雷电灾害安全隐患判定标准(试行)》《河北省雷电易发区分布图》,指导50多家化工企业园区开展风险辨识和分级防控。(作者:余克勤 马洵 付国振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