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张家口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实现长三角一体化 下好气象一盘棋

发布时间:2019-11-06来源:
字号:【

      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地理位置的26个市,区域一体化对交通提出更高要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交通先行,备受天气影响的交通如何实现一体化呢?

  时隔一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进博会如期而至,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辖区气象部门带来一份气象答卷。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意味着交通气象资源一体化,但交通气象资源的流动不是简单拼凑,还需要机制上的融合,让每个成员的视野更开阔,各地地域特色相结合,担当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总工程师彭丽如是说。

 江苏省位于长三角的北部,交通网络发达,公路密度位居全国之首。截至2019年,江苏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830公里,平均每天超过160万辆汽车从江苏省辖区的高速公路驶出,是华东地区最繁忙的高速公路带。

  “车流量大的情况下,强降雨、大雾、雨雪冰冻等天气状况对高速公路的影响显著,准确的天气预报预警对保障交通安全尤为重要。”沪宁高速无锡管理处副处长孙露说。

  2017年,中国气象局成立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针对不同交通高影响天气,如浓雾、强降雨、强风、高温、低温、冰雪等,开展全天候、跟踪式、精细化的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

  该实验室交通气象观测技术研发团队长祖繁介绍,大雾是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最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由于雾天造成的能见度低、视觉障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传统监测大雾的方法,需要人工排查,耗时耗力,同时靠近河流湖泊的高速路段形成的小型团雾不易排查,易造成交通盲点。

  为此,研究团队采用人工智能通过高速公路的摄像头视频图片识别能见度,以分钟级频率展示高速公路各监控摄像头的能见度情况,为交通部门提供了低成本的大雾监测预警服务。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气象科副科长张振东介绍,高速路上的交通气象监测站,采集的气象要素,每分钟向江苏省气象局气象预报中心发送。专业的交通气象队伍,基于实时数据,为高速公路制作气象灾害的预警和监控预报信息产品。

  “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应用系统在京沪高速试点后,观测密度达到1—2公里,对于团雾具有很好的监测效果,能准确预报大雾的消散时间,减少了无效的封路时间。”张振东说。

  据统计,依托新系统,上报大雾的时间能够提前半小时左右,白天识别准确率为89%,夜间有光源条件下识别准确率为83%,交通流量上升15%左右。

  祖繁表示,针对其它强天气情况,研究团队还研发了大量天气预报产品,以提高短临、精细预报水平,接下来,蒋进一步铺开应用。

长三角地区面朝大海,辖区内多河湖,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巨大的需求。无锡市鼋头渚(马山)海事所所长朱亮对8月到访江苏的台风“利奇马”印象深刻。

  朱亮表示,台风对航运的影响巨大,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台风到来前封航以及台风后及时通航的时机把控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中准确预报台风登陆地点、强度、持续时间是关键。

  “此次‘利奇马’登录前,海事部门与气象部门提前联动。海事部门定期定时接收的海上气象服务专报中,着重介绍了台风情况,指导海事部门及时发布航运指令。”朱亮说。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袁成松介绍,海上气象服务的制定依托“海洋预报服务技术”创新团队,该团队聚集了气象、海洋专业预报和技术研发人员,为航运气象量身定制精细化服务产品。

  除了台风,普通大风也不容小觑。“每年的七八月份,太湖的无锡段几乎天天都要封航半天,影响货运、旅游”,  朱亮说,“风力7级封航的指令通常来源于与无锡接壤的苏州海事部门,这些预警信息基于对当地的监测,拿来主义意味着误差。”

  2017年,无锡市气象局在太湖湖区和宜兴太湖湖区分别建立了两个太湖平台,对两地太湖湖面的常规气象要素和太湖水质进行长期实时监测,提供常规预报服务产品及低能见度浓雾、低温冰冻、短时强降水、强风等气象预警和临近预报。

  袁成松表示,目前,风力达到6级即下达封航指令,封航的要求更严了,但封航次数变少了。2019年1月-10月,共实施封航38次,远远少于往年同期。

  除了海上气象服务专报,气象部门还发布施工专报。1月,太湖隧道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太湖隧道是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的一个隧道,预计2020年建成,建成后全长10.79公里、宽43.6米,将是中国最长最宽的水下隧道。

  早在去年7月开始,无锡气象局就开始为太湖隧道项目提供重大气象保障,每天通过短信平台发布梅梁湖地区三次常规天气预报,每3小时发布一次雷达信息和短临预报,特别还对施工区域修正了部分预报服务。

日益增长的航空对气象也提出高要求。《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天气因素占影响航班正常的47.46%。天气条件对航空业的运行安全、经济效益影响巨大。

  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主任王晓峰介绍,当前,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空气象预报服务极大依赖于国外企业,不但花费巨大,而且对我国天气的针对性不强,产品要素单一且精细化不足。

  历时5年,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自主开发航空飞行气象监测及预警平台。

  基于该技术,东方航空公司成立航空飞行气象监测及预警平台,覆盖机场空域、飞行航线、管制片区,为机场运管、塔台管制、航空公司签派机组等提供有效信息,方便机组提前安排运行计划。

  “在时间上,实现了对航空气象的实时监测、短临预警、短期预报,满足了基本需求,未来还需在视程障碍(视障)、危险天气的解决办法上继续探索。”东方航空公司运控中心首席气象专家王秀春说。

  目前,该技术已在东航、吉祥、春秋等航空公司的日常运行中应用为飞行安全、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来源:中国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