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张家口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开通运营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2-12-08来源:
字号:【

12月1日,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铁——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哈大高铁”)开通运营10周年。哈大高铁纵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十年来全线降雪588场,平均雪深67毫米,累计开行动车组列车73.9万列,安全运送旅客6.7亿人次,运营里程67117万公里。

作为世界上温差最大(冬夏温差超过70℃)的高速铁路,“耐寒”是哈大高铁安全运行的一道必答题。因此,从车厢到铁轨,从大型供电设备到小小螺丝,从前期天气监测预报到后期气象预警,哈大高铁都穿上了一套完整的“防冻装备”,实现了从-40℃到40℃飞驰无阻。

“全副武装”应对风雪严寒

打造极限防寒“羽绒服”。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局“)长春高铁基础设施段总工程师闫洪贺表示,低温是影响高寒地区高铁运行最主要的气象因素。为满足-40℃运行的设计要求,世界上最“抗冻”的和谐号CRH380B型电力动车组在车厢连接处安装密封型开闭机构、自然通风密封型设备舱,为飞驰的铁路“羽绒服”紧紧拉上“拉锁”,保证了冬季多雪天气设备舱不会大量积雪,车厢温度始终锁定在人体舒适的22℃。

开启融冰除雪“暖宝宝”。东北地区的冬季风强雪大,面对高铁冬季运行最大的挑战——融冰除雪,哈大高铁制定出冰雪预警处置方案,建立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接触网覆冰在线接触系统,实行道岔除雪除冰分级管理措施。每当降雪时,提前启动电热道岔除雪装置进行加热融雪,利用除冰车对供电设备进行刮冰。

穿上防冻胀“金钟罩”。从事高铁气象服务数十年的辽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岚指出,冻胀是掣肘高寒铁路建设的最主要的技术难题,冻土随着温度降低升高,体积发生膨胀缩小,反复交替,路基就会出现翻浆、冒泥、沉降变形,钢轨高低起伏,威胁行车安全。

对此,哈大高铁通过在路基冻结深度范围内填筑非冻胀性填料、低路堤地段设置防冻胀护道、地下排水设施出水口采用防冻胀等设计,攻克了高寒地区铁路的路基“冻胀”控制问题,全年以时速300公里实行“冬夏一张运行图”。

今年,辽宁省气象部门在前期充分调研沈阳铁路局气象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铁路业务需求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升级方案,包括针对高寒地区铁路冬季翻浆冻胀研发定制化产品、在新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中增加了冻土及地温观测等新的功能模块,有利于进一步服务好铁路养护管理。

当前,风雪严寒不再是高铁禁区,哈大高铁已然成为我国客流量最大、运行里程最长的高寒高铁。

智慧气象为高寒高铁“导航”

十年来,“哈大高铁已形成了集基础设施、移动设备、综合检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系统配套的高寒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填补了一项项世界高寒高铁技术空白,确保了哈大高铁的安全有序运营。”沈阳动车段技术支持中心主任唐云鹏说。

除了御寒高科技手段以外,高寒高铁在冬季零下40℃、积雪厚度达30厘米、线路土壤冻结深度达2米的情况下,还需要什么才能安全前行?

定制化的气象服务,正在为高寒高铁“导航”。其中,“精确到铁路沿线的预报产品,是我们最重要的服务。”李岚说。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针对低能见度、大风、暴雨、暴雪、雷电、极端气温等高影响天气以及衍生的接触网覆冰、道岔结冰、雾闪等问题,制作发布服务产品,最大程度避开气象灾害的高发区和高发时段,为高铁调度指挥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基于GIS的省铁路气象服务系统,提供铁路沿线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建议等专业化、精细化、定量化服务产品,开创铁路沿线分段预警信号的分众分级推送,用户可直观查看气象灾害所影响的具体路段。今年汛期前,辽宁气象部门建立铁路防汛责任人数据集,搭建专门的发布接口,实现预警信号按需精细化发布,防汛责任人可随时接收预警信息。

黑龙江气象部门研发铁路综合交通安全运行保障气象服务系统,在“黑龙江气象”App上增加高铁等行业气象服务模块。吉林省高铁运营部门根据省气象服务中心为哈大高铁设计的精细化冰雪预报服务产品和实况监测,及时启动冰雪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