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21-12-25来源:
字号:【

12月16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欣璞向大家介绍《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并与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河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赵建明、河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王新龙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主持。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四级调研员孙永杰: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今天,我们专门请来了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欣璞女士,请她介绍《规划》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还邀请到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先生、河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赵建明先生、河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王新龙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局长作介绍。有请。


河北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欣璞: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省气象局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省气象工作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一、《规划》出台背景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十三五”时期,省气象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中国气象局重大工作部署,全力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保障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效益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气象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新需求,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气象服务充满新期待,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防灾减灾救灾的复杂形势对气象工作提出新挑战。省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气象强省建设目标,围绕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对标衔接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组织编制了《规划》,在充分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经省政府审定同意后,12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四大板块,共八部分。

第一板块,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一部分)。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河北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对“十四五”时期气象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为科学制定《规划》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第二板块,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以及“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智慧气象服务提质增效、综合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天气预报更加精准智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雄安新区智慧气象全国样板”等六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第三板块,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第三至七部分)。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普惠精细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面向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打好“气象+”赋能行动攻坚战,强化民生气象服务,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

二是构建智慧精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构建立体精密现代气象观测体系,发展数字智能、无缝隙全覆盖的精准预报业务,打造以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方向,以智慧精细为特征,以大数据云平台为载体的气象服务体系。

三是气象助力办好“三件大事”。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高质量推进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积极开展精准智慧气象服务。

四是构建开放协同的现代气象创新体系。面向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瞄准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提高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五是构建规范有力的现代气象支撑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法治建设、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构建规范有序气象治理体系。

为确保主要任务落实落细,我们深入谋划了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强化太行山燕山、海河重点流域、沿海等重点地区以及河北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重点工业园区、石油化工领域、城市集群等重点领域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二是实施现代产业气象保障工程。在农业、海洋、综合交通、清洁能源、旅游康养、公共卫生、冰雪经济、港口等领域,打造现代产业气象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发展农业生产、生态涵养、地下水恢复、防雹防火抗旱等趋利避害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升国土绿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湿地保护、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四是实施气象业务核心能力提升工程。提高智能气象装备“河北制造”能力;加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展数值预报产品与本地自动站、天气雷达等实况观测资料的融合应用,强化智能集约的气象大数据应用。

五是实施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工程。在雄安新区打造全国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区,建设一主八辅雄安新区国家气候观象台,推进“气象大脑”与雄安新区数字城市“一中心、四平台”的深度融入。

六是实施气象设施综合提升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进一步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第四板块,保障措施(第八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强化评估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确保规划落地见效的保障措施。

三、出台意义

《规划》阐明了“十四五”时期全省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省开启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未来五年我省气象发展的行动纲领。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规划的落实和实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加坚实的气象保障。

再次感谢记者朋友们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河北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河北省暴雨、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频发,多地突破历史极值,请问“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如何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河北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海青: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十三五”时期,我们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要求,紧扣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坚持聚焦聚力人民福祉,强服务、促共享,带动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提质增效。构建了严密、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有效提升,初步完成8个灾种综合灾害风险区划,“六个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实现县级全覆盖;有效支撑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成立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建成飞机人工增雨和科学实验基地,年均增雨30亿吨、防雹面积800万亩;紧贴决策和公众需求,预警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超90%,普惠服务产品56种,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较“十二五”提高2.9分;服务全省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交通、旅游、海洋、能源、健康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做出重要贡献。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构建普惠精细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一是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法规标准制修订制度,推进依法防灾。联合水利、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完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干旱等气象风险预警,拓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与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推进精准靶向快速发布,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优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应急处置气象保障服务流程,完善应急处突气象保障预案体系;加强重大灾害救援现场、重大活动精细化气象决策支撑能力建设,强化应急处突气象保障作用。

二是增强气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完善与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及灾害性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智慧交通气象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全力做好服务交通保畅。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完善与电网、发电厂(站)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全力做好服务绿色能源。建立集约、共享、智能化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推进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一张网”,全力做好服务乡村振兴。聚焦冬奥会和后冬奥期,开展冰雪旅游区域和雪场运营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全力做好服务冰雪经济。

三是强化气象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服务能力。持续丰富生活类气象产品;推动农村地区气象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率,持续推进公众气象服务均等化。联合卫健、疾控等部门,开展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和健康气象风险服务效益评估,发展全程化伴随式智慧旅游气象服务和旅游景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提升京津冀康养旅游气象服务能力。

四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围绕察汗淖尔、塞罕坝、白洋淀等典型生态区,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加强典型生态区气象评估能力。开展多源卫星遥感监测业务,建立覆盖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卫星产品数据集,加强森林草原、湖泊水体、城市热岛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发挥绿色生态遥感监测效益。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环境气象中的应用,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和时效性,强化大气环境治理气象服务。探索大型无人机等人影作业新方式、新手段,全面开展地面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综合能力。

五是发展智慧精细的气象服务。建立由需求智能分析、产品智能加工、服务智能供给、效益智能评价构成的创新智慧气象服务技术体系。开展贯通各种传播渠道的融媒体服务业务,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渠道传播”,推进融媒体气象服务向宽领域、多层次、深融合方向发展。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十三五”我省天气监测网不断完善、大气垂直探测能力明显提升,请问“十四五”时期我省如何围绕监测精密统筹推进“地空天”一体化观测站网布局?

河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赵建明: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十三五”期间,我省的气象核心综合观测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成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新建风廓线雷达2部、微波辐射计9部,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乡镇覆盖率100%。集约化的统一基础数据环境基本建成,高性能计算集群投入业务运行,运算能力达160万亿次/秒,省级大数据资源池提供产品近300种,“一网、两池、四平台、多应用”整体架构初具规模。围绕雄安智慧气象示范区建设,启动了“一主站、八辅站”雄安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完成了一主两辅站选址和主站方案设计。围绕2022年冬奥会,建成了站点布设多、气象观测要素全的雪上项目赛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立体精密为特征,优化观测站网布局、发展先进技术装备,构建现代化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首先,优化全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将全省26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升级为6要素,增补蒸发观测设备121套,适度增加固态降水观测设备。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建设地面雨量监测站3726套,增建1部S波段和14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提高雷达探测覆盖区域(距地1公里高度)。针对我省强对流天气高发区,升级全闪电定位探测站,新建甚高频闪电测绘阵列。在太行山、燕山山脉雨雪转换区布设断面气象观测站,提升山地地形立体观测能力。开展高影响天气、重大灾害性天气综合气象野外观测试验。发展先进气象技术装备,建设省级全自动智能化气象计量系统、12个地市级计量检定实验室和移动核查校准系统。完善12个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站,补充建设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仪、微波辐射计和激光雷达,使之具备五条廓线(风、温、湿、水凝物、气溶胶)大气垂直探测能力,提升大气垂直探测精度。在唐山、秦皇岛、沧州沿海布设岸基GNSS/MET水汽站,新建港口大雾监测站,提升海洋观测能力。

其次,完善应用气象服务观测网,建设城市安全、农业、生态、交通、能源、海洋、冰雪等多种应用气象观测网。在我省粮食主产区农业新建气象观测站30套,增补区域土壤水分观测设备50套。依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在全省重点区域及11个设区市、雄安新区,建设温室气体监测站和陆-气通量监测站,组成温室气体监测网。全省布设太阳辐射站10套和大气电场仪120套。

全力打造饶阳、雄安新区两个国家气候观象台。补充建设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气象观测设备和多圈层气候观测设备,实现观象台“一站四平台”功能。开展雄安新区国家气候观象台“一主八辅”站网布局建设,布设网络化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城市、森林、湖泊、湿地、农田等应用气象观测站以及气象泛在感知设备,开展“地空天”一体化连续观测。

第三,加强探测资料融合分析应用。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地基遥感、卫星监测等观测标准产品加工处理平台。发展新型综合气象探测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数据集生产技术、精细化三维大气实况产品分析技术,形成基于多源资料融合的高分辨率观测资料业务产品,实现“观测即服务”。

第四,强化信息化和气象大数据应用。升级气象通信网络及硬件设施,扩充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提升气象信息系统的集约化水平。扩充省级气象高性能计算集群,峰值运算能力达1PB。完善省、市、县三级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河北中心,实现大数据资源、计算资源、算法资源集约。开展气象档案编研工作,重点开展百年气象站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等专题档案资源库建设。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

依托网格预报技术,我省气象预报实现了从站点、落区到格点、数字的转型发展,请问“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如何在发展智能精准气象预报上实现突破?

河北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王新龙: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预报业务发展情况。

一是无缝隙网格预报业务体系基本建成。建立了0-10天海陆一体的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产品时间/空间分辨率0-3天预报为1小时/1公里、4-10天为3小时/5公里。11-30天延伸期重要天气过程预测业务逐5天滚动更新,客观化气候预测产品精细到县。

二是客观化预报预测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强对流天气分类预报指标阈值体系和客观预报系统。自主研发的河北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客观水平不断提高,气温预报达到预报员主观水平。气候预测客观化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气候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功能的集成。

三是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步提高。24小时预报准确率较“十二五”提高3.8%。2020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1.9%,气温预报准确率为80.5%;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5%,雷电、冰雹预警提前量达到63分钟。月度气候预测准确率较平均较“十二五”期间提高6.8%。

四是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业务初步建立。构建了山洪、城市内涝、大风和高温等气象灾害致灾阈值和风险预报预警模型,联合水利厅开展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业务,初步形成了城市内涝、设施农业大风、高温中暑风险等级预报、森林草原火险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等气象灾害预警和风险预报能力。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十四五”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省市县三级预报预警业务分工更加明确、布局更加集约,基本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气象要素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水平再上新台阶,基本形成气象预报新业态。

1.智能网格预报更加精细。0-12小时气象要素预报逐10分钟更新,12小时-3天逐3小时更新,4-10天逐12小时更新;月度气候趋势预测空间分辨率达到10公里。冬奥赛区、雄安新区等重点部位短临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

2.气象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65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0%,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0-10天降水、气温等要素预报准确率较“十三五”平均提高3%,气候预测准确率提高3%。开展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近地风向、风速等网格预报服务。

3.技术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快速融合分析短临预报系统实现分钟级更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程度大幅提高;多模式集成方法成为气候预测业务主要技术支撑;全覆盖的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检验评估体系基本建成。

4.预报业务布局更加集约。短临预报在省市县协同开展,短期时效灾害性天气预警在省市两级开展,短中期气象要素预报集约到省级开展。延伸期预报、月季年预测产品更加贴近市县气象服务需求。

5.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组建省市共同参与的创新研究团队,打造气象预报业务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量。气象预报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与业务工作技能等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技术研发力量投入占比大幅提高。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孙永杰:

感谢3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4位嘉宾的翔实发布和解答。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可以和河北省气象局办公室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