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瓣瓣同心绽芳华 京畿大地展新颜——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4-02-29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字号:【

东风起时春潮涌,健笔落处宏图新。

十年前的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号令一出,如春雷响彻在华北平原。

着眼此“盘棋”,十年间,气象部门持续落子——中国气象局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保障规划》,成立中国气象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保障规划领导小组,三地气象部门攥指成拳,同心同向同发力,将协同协作升级为联合融合。

如今,京畿大地上,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好邻居”升级“合伙人”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一方面,坚持协调发展,重点区域引领带动能力持续提升。

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两周年之际,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北欧两项、跳台滑雪比赛设在河北张家口。冬奥之城再迎大型冰雪赛事活动,北京冬奥“遗产”的再次应用,激发出冰雪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张家口市崇礼县,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截至今年1月15日,崇礼2023年至2024年雪季已接待滑雪游客21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47亿元。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在气象加持下正加速建设。

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

图为雄安气象大脑智能观测平台 雄安新区气象局供图

如何走好发展之路?要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向外寻找机遇。雄安新区气象部门采取“北京研发、自家转化”的“带土栽培”模式,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引进睿思“百米级、分钟级”系统关键技术,建设雄安新区睿思精细预报系统,实现当地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更新的精细化分析和预报,为重大活动提供逐小时精细化预报,并推动预报产品融入电力调度系统。

今年1月4日,中国气象局和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合作备忘录,中国气象局将与河北省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为京津冀乃至全国防灾减灾、气候变化适应、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雄安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

在天津滨海新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天津港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预报精度提升,空间分辨率提升至500米,实现了对气象风险的监测、预警、防御靶向服务。自应用该平台以来,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尤其是集装箱突破两千万标箱。

北京的场景式气象服务愈加精细,采暖季日平均气温预报准确率提升12%,行业数字化气象服务覆盖率由35%提升至59%。

河北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形成全省细化至区县的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和融合气象条件的污染减排效果快速评估技术,并通过技术升级及污染点源批量模拟,可对全省56个重点企业集群未来7天排放影响进行快速评估,进一步满足“精准治污”服务需求。

十年间,三地气象部门从“好邻居”逐渐升级成“合伙人”,携手让京津冀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织密京畿要地“防护网”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而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正是气象部门的战略重点。

海河流域扼守京畿要地,联动着三地的防灾减灾。

2023年,为应对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京津冀三地气象部门加强上下游会商协调、信息共享、联合调度,尽最大努力筑牢防线,发挥减灾效益。

天津市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海河流域气象中心牵头作用,运用海澜-海河流域气象服务共享平台,启用“三圈防御”自动报警技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资料对水体面积开展动态监测及受灾评估,有力掌握洪水“起涨-洪峰-回落”过程,为行洪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北京市气象部门面对“23·7”极端强降雨,提前36小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为全市应急调度赢得宝贵“窗口期”。

河北雄安新区接入天津海河流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其上游降水、面雨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支撑白洋淀流域气象服务,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

图为天津市气象局开发的“海澜-海河流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向流域各省市县气象部门共享共用。天津市气象局供图

十年来,焕新的不只是防灾减灾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更在于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

北京市气象局创新建立“三个圈层”重大天气过程首都气象协同联动机制,其中外圈层强化京津冀区域联防,建立北京与国家级业务单位及天津、河北等气象局联合会商、联合值守机制。

天津市气象局牵头建立3项流域跨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应急联防制度、6项流域气象业务保障机制和1项流域气象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跨省市联动的十余个小流域联防群以“融合智能+靶向服务”监测预报预警新模式,筑起流域各河系防汛“堤坝”。

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与天津市武清区气象局、北京市通州区气象局构建气象灾害联防机制,在气象数据信息、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强化合作,发挥“通武廊”三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桥头堡”和“主力军”作用。

面对全球变暖背景下频发重发的极端天气,京津冀气象部门不断强化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让老百姓的“安全感”愈加厚实。

面向未来,气象部门落子更加清晰而坚定,始终为“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气象智慧。

(叶芳璐、朱晓婉、高凌峰、孟冬梅、张妍、邱旭敏、侯敏、王锐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吴卉 郭玲 马洵 张云轩)